飞捷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9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08:3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乡村美丽乡村建设

  长效管护的管理办法

  为巩固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确保运行常态化,发挥示范效应和经营效益,结合乡村实际,特制定乡村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的管理办法;一、目标和原则

  围绕“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要求,以促进环卫长效保洁、设施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优良和乡风文明和谐为工作重心,通过建立常态化机制,实现把村打造成为和谐美丽示范村的目标;二、内容及标准

  一设施管护

  1、垃圾收集点、垃圾桶无破损、环卫车辆能正常运行;2、保持公厕墙体完整,水流通畅,干净卫生,并全年开放使用;3、室外活动场地配套设施破损及时修复,确保正常使用;4、路灯做好日常检修工作,确保设施完好,使用正常;5、保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损坏及时维修;6、保持村庄道路路况良好,路面整洁,排水通畅;7、保持文化墙完好,内容及时进行更新;8、确保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安全,正常使用;二绿化养护

  1、保持绿化品种科学合理;

  2、做好中耕除草,修剪整枝,对坏死绿化及时补栽,保持绿化整齐美观;3、做好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确保绿化长势良好;三环境保护

  1、村庄内无杂草、无污物、无垃圾,居民庭院、室内保持干净;2、村庄内无乱搭乱建、私拉乱接等现象,各种杂物堆放整齐;3、家畜、家禽集中圈养,三、管护方式

  一群众自管

  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的自治自管作用,以“门前三包”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划分公共卫生责任区和设施设备管护责任点,树立管护责任标牌,做到户户有责、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和谐管护;二专人管护

  由村委会指导,村民小组实施,每个组根据人口规模,确定1-2名本村适合环卫工作的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内容,落实管护责任;四、资金保障

  一村民自筹

  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可由村民小组向农户收取管护费用,各小组收取标准由村民小组集体讨论决定;管护经费由村民小组保管,专款专用,定期向村民公示公开;

  二社会捐助

  鼓励和引导联建单位、重点企业、成功爱心人士等各种社会力量出资、出力支持美好乡村长效管护,倡导采取志愿者、义工等形式开展村庄环境长效自我管理,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护效率;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主体,明确责任

  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做好产权登记,明确管护主体;县乡道路、供电、通讯、电视、广播等产权明晰的设施设备产权归主管部门所有,部门与村民小组共同承担管护责任;商业供水等设施产权归经营法人,企业与村民小组共同管护;自建高位饮水及其它基础设施、环卫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权归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实行自管、自用、自受益;二加强领导,强化落实

  村两委与村民小组根据村规民约共同制定长效管护机制等规定,并监督落实;加强对农户自筹资金使用、管护方式和人员聘用的监督,开展卫生监督、检查、评比等活动;三创新方式,确保效果

  1、责任到人,长效监督;各村民小组要重点做好农户门前“三包”、农户卫生评比和管护人员日常监督工作;管护人员要对照管护标准,明确管护内容,签好管护协议;倡导老干部、老党员义务担当监督员,鼓励干部、党员自愿认领公共区域环卫、树木及公共设

  施管养的监管责任;划片到户、日常监管,建立网格化日常监管机制;2、宣传评比,自我促进;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监督、协调作用;制定文明公约和评先评星章程,开展“美好家庭”、“文明卫生户”、卫生“红黑榜”等活动评比和公示,营造互看互比互学的良好氛围,培养群众形成卫生保洁意识和习惯;

篇二: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的调研思考

  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的调研思考

  [内容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大幅提升了农民的宜居性和生活品位。多数中心村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有的乡村目前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予以保障。

  [关键词]美丽乡村管护

  20xx年9月,xx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要求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围绕《决定》精神,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凝心聚力推进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农村环境大幅提升,一批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江淮大地,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享受和幸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品位,改变了农民精神状态。我们通过对金寨县有关乡镇美丽乡村管护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中心村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成中心村的长效管护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实现美丽乡村“永葆青春”和持续发展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我们针对美丽乡村建成后存在的管护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刻认识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的重要性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点:空间区域在乡村、建设活动有组织、建设时序有规划、建设发展有规律、建设内容全方位、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过程无止境、建设重点阶段性、建设要求具体化、建设目标是美的感受和收获。

  xx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为xx省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实现“三美”,即“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生态宜居村庄美是指: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兴业富民生活美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明和谐乡风美是指: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造“三个强省”的具体行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既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xx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又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

  资源,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拓展xx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还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绿色乡村体系,打造生态强省的新亮点。

  (二)美丽乡村建成后强化长效管护的重要性

  20xx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围绕《决定》精神,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凝心聚力推进建设。为了实现“三美”总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加注重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大幅提升乡村面貌和宜居性。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乡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村环境大幅提升,一批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江淮大地,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惠。同时,多数中心村庄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绿化养护缺位、乡风文明建设薄弱等现象仍然存在,村庄管护和经营发展没有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举措。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加强对美丽乡村的管护,其重要性在于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把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美丽乡村后期管理的重要任务,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依靠群众、建管并举”,建立健全“硬件设施完好、保洁队伍稳定、资金筹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分明、监管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构建美丽乡村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管护网络,为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建设美丽乡镇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二、美丽乡村建成后实施长效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建后管护的意识差。

  由于地处山区,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度提升居民文化修养,部分新建的文化墙、公益标识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乱涂乱画、随意挪放的现象;同时卫生生活习惯落后,屋前房后

  时有乱堆乱放情况存在;部分村民公共意识淡薄,坐享其成,缺乏主动奉献精神,不愿参与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来,这是制约美丽乡村建后长效管护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村民“自扫门前雪”的意识强,但参与全村环境维护积极性不高。

  如梅山镇苏畈村、麻埠镇响洪甸村、南溪镇门前村等村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外露、河道内倾倒垃圾、环境卫生保洁死角现象严重问题。

  如花石乡千坪村、油坊店乡朱堂村的景观绿化管护不到位,绿化带树木死亡未补植。天堂寨前畈村卫生室桥边农户厨房污水直接排放河内,河道内有白色垃圾、建筑垃圾,河水不清澈,水质较差。

  还如南溪门前村有的地方长期存在垃圾,有的地方污水外流,路边公厕较脏,无洗手面盆,有的人家房屋前乱摆乱放,有的垃圾桶破损未及时更新。

  再如吴家店镇古堂村,部分农户家的污水管网没有接入化粪池,户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村庄标识入口处公厕供水故障两个多月未维修。等等。

  (二)管护机制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

  如金寨双河镇河西村美丽乡村建成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有人建,缺人管”的状态,长效管护方面缺乏系统的工作指导和考评机制,镇、村两级分工职责不明确,造成管护工作落实困难。美丽乡村建设阶段,镇、村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确保建设成果得到县、市、省的肯定。而在通过验收后,由于管理上的懈怠,相关单位没有跟进后续管护工作,且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管护机制停留在建设时期,而在后期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疏漏。目前该村出现了渠道杂草丛生、垃圾堵截,公路沿线垃圾遍布等环境卫生问题,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协调等问题。

  (三)工作制度不完善,管护措施不规范

  自建成以来,河西村美丽乡村管护主要以村民理事会自管为主,缺乏工作制度标准。对群众日常生活的约束,多以村规民约为依据,绿化保养,设施管护,道路维修,卫生保洁,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工作措施不到位,管护效果不明显。

  有的中心村设施利用率低;有的中心村设施产权不明晰,管护政府包揽;有的中心村激励机制不健全,群众主体意识不强。

  如梅山镇苏畈村、麻埠镇响洪甸村、斑竹园镇金山村、吴家店镇古堂村门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棚、猪圈、旱厕未拆除现象较严重。

  如麻埠镇响哄甸村,有的路灯不亮,卫生清扫不彻底,街道、绿化带、河沟垃圾较多,无保洁人员负责清理,垃圾清运不及时,村庄入口沿路绿化带中纸杯、酒瓶、塑料袋等垃圾较多。等等。

  (四)管护经费筹集难,长效管护投入少

  乡镇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初,已经将大把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工作,后期管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若县级以上部门不给予资金支持,乡镇很难负担起美丽乡村的长效管护;同时一些美丽乡村在建设之初,或多或少都存在欠账情况,大部分乡村无重大项目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美丽乡村建设管护资金不足。

  如双河镇河西村中心村庄人口不多,群众集体意识不强,自筹资金较为困难。项目资金中也只有建设资金,没有专门安排管护资金,因此后期管护投入不足。

  如沙河的9个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都存在后续管护资金缺乏,造成卫生状况恶化、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绿化难以持续等问题。

  如花石乡千坪村、油坊店乡朱堂村等的公厕水龙头故障、路灯不亮、垃圾桶破损、健身器材损坏较多。

  还如青山镇尧塘村、花石乡千坪村保洁人员配备不足,全中心村只聘请1人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垃圾桶上下转运、公厕卫生、绿化带保洁等工作,因投入力量不足,造成卫生保洁情况较差。等等。

  (五)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利用效益低

  由于资金和精力有限,部分中心村还存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相比之下,河西村建成后的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建成了学智故居、农村书屋、分离式污水净化管网、沼气设备等,一些美丽乡村受人力、财力、技术等多种因素限制,一方面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另一方面导致建成的配套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如青山镇尧塘村,有的公厕内有线没有灯,有的公厕内水槽没有水龙头,小便池没有冲水管,化粪池破损。高山饮水设施漏水,部分农户用水紧缺,水压小,导致户厕不能使用。等等。

  三、加强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的建议与思考

  (一)要将政策落地实处。一是用好专项资金。金寨县已出台《美好乡村中心村庄长效管护意见(试行)》的意见和《美好乡村中心村庄长效管护考评办法》,决定每年从县本级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5用于中心村管护考核奖补。这个政策对于保障环卫长效保洁、设施持续利用、提升村庄软硬件建设等有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把资金用到实处。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争取社会力量管理。

  (二)要明确责任主体。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做好设施产权登记和移交。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项管护内容具体落实主体:

  1、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由保洁员负责。

  2、农户院内、房前屋后卫生保洁、物品堆放等由农户自己负责。

  3、乡级以上道路和电力、通信等设施分别由所属的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

  4、环境治理、植被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和其它所有设施管护均由村在乡镇指导下负责。

  (三)要明确管护内容。可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全面梳理管护项目,细化到每项内容和每个单位设施设备,编制管护清单,依据清单开展管护。

  1、卫生保洁。房前屋后、公共区域、绿化带、水域、圈厕等卫生。

  2、环境治理。杂物、垃圾、污水、杆线门牌、广告张贴等规范治理。

  3、设施管护。包括基础设施(村庄道路、公共硬化区、桥梁、沟渠塘堤坝、电力、通讯、饮水等)和服务设施设备(路灯、广场、体育器材、图书室、公厕、公交站台、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环卫设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4、生态养护。包括村庄绿化养护和植被保护。

  5、乡风文明建设。包括村规民约、文明评比、卫生评比、平安创建等经常性工作。

  (四)要确定管护方式。有条件的村可采取整村发包管护形式,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设施管护等捆绑招标,依托物业、保洁公司等社会力量开展管护,缓解镇村工作负担。没有条件的村采取定事、定人、定岗、定责、定酬的方式开展管护。管护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和职责公示,分区域树立管护包保责任牌,标明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环境治理、设施管护责任人员、包村干部和乡镇美好办人员和电话。

  (五)要建立管护机制。坚持以“县指导、乡(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为原则,增加乡镇在中心村庄管护上的考核分值权重,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绩效考评、管护资金奖补、乡村旅游景点授牌的依据。

  根据各项管护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制度或流程,规范工作开展。分别建立保洁员工作制度(职责、范围、内容、要求、待遇及考核办法)、垃圾清运处理制度、设施管护工作制度、环境治理工作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乡风文明建设计划方案等。各项工作明确要求,细化流程,责任到人。

  (六)要实行“周巡查、月督查”制度。现场巡查可由乡(镇)、村领导带队,采取看现场、听汇报的方式,强化会后工作跟进和落

  实;督查工作由乡(镇)政府和县美好办、县财政局等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督查后下发整改通知,整改后开展效果检查,切实提高督查效果。将美好乡村建设管护工作其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对各村、乡(镇)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综合考评。

  (七)要严格资金管理。不准挪用、截留、套取管护资金;不准乡镇、村干部和村集体组织参与、插手管护资金。镇财政所将管护资金纳入专户,按行政村分别建立明细账,分村核算,结余留用,严禁平调和挪用。管护人员报酬由镇财政所通过“一折通”直接打卡发放,其中基本报酬按月打卡,考核报酬每半年打卡一次。设施维护费用经乡镇美好办审核,履行审批手续后,按规定程序凭有效票据到镇财政所报账,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管护资金使用情况根据村务公开要求严格执行定期公示制度。

篇三: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XX市《关于健全完善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20〕X号)和XX市《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21〕X号)文件要求,现就健全完善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各行政村、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工作要求,聚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到2022年,所有行政村健全完善并落实有标准、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的“六有”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打造富有江南特色、彰显XX文化、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二、实施范围

  全镇所有行政村。

  三、主要内容

  以“一推三治五化”为重点,拓展全域整治成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推进农村住房和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1)全面强化规划引领。统筹镇域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城乡布局、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按照“按需编制、有序推进、务实规划”要求,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

  (2)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更新改造工程。持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有序推进规划发展村原地修建或整体翻建,引导和鼓励农民

  在村庄规划确定的居民布局点进行自建,加快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一批“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高品质“XX人家”。(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3)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特色片区建设。科学谋划美丽乡村整体性推进和特色化布局,围绕农业农村“两园一区两带”发展布局,着力优化空间规划、拓展乡村功能、提升品质内涵。着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核心区建设项目,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互促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打造XX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农村工作科、各行政村)

  (4)推动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加快改善影响城镇形象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检查奖补力度,年内完成3个市级重要节点村庄和不少于10个镇级重要节点村庄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以点带面,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工作。(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卫健科、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2.推动农村垃圾、污水、河塘治理提标扩面

  (5)全域推进镇村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镇村垃圾分类试点,力争早日实现镇村垃圾分类全域覆盖。(责任部门:卫健科、环卫所、各行政村)

  (6)完善农村建筑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前端应收尽收、中间专业运输、末端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强化收运处置源头管理,加强运输车辆管控,规范临时转运点,确保农村地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责任部门:综合执法中队、规划建设科、征地拆迁科、环卫所、各行政村)

  (7)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收储利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已经实施的镇

  区粮食作物用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基础上,加快向其他作物覆盖。推进“五有”标准农膜回收网点建设和运行维护,构建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体系。持续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普及行动,推动畜禽粪污农牧循环、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确保全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池塘生态化各年度改造任务。(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供销社、各行政村)

  (8)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或新建项目,实施老旧处理设施和管网改造,系统提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到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运用市农村生活污水信息监管平台,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生态环境科、各行政村)

  (9)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推进全镇农村河道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河道日常巡查,全面清理河面漂浮物、河道岸线各种垃圾和堆积物。压实农村河道河长责任,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有效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地区没有黑臭水体,重点完成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生态环境科、各行政村)

  3.加快实现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和管理长效化提质增效

  (10)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成果,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技术指导,健全完善非无害化卫生户厕“动态清零”机制。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要求,提升农村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公厕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全面建立“一厕一档”制度,落实定岗定人定时保洁。根据村庄类型、常住人口类别和数量,统筹考虑农村公厕建设需求,按时完成年度农村公厕新(改)建任务,到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建一座二类以上农村公厕。(责任部门:卫健科、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1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网格化综治机制,提升农路安全水平。因地制宜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黑色化,提升农村道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水平。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道路、桥梁新(改)建任务,打造一批“最美农村路”“平安放心路”。(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交通执法中队、各行政村)

  (12)深入推进农村路灯长效管护。巩固行政村主要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路灯全覆盖成果。排除安全隐患,注重节能环保,提高亮化质量,杜绝“有灯不亮”等现象。(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13)深入推进农村地区飞线整治。有序整理村内线缆,有效解决电线私拉乱接、通信搭挂电力杆线等问题。深化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推进实施。逐年推进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不断提高5G基站在农村地区重点区域布设密度。高质量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申报国家、省数字乡村试点。(责任部门:宣传统战科、经济运行科、农村工作科、供电所、广电站、电信、移动、联通、各行政村)

  (14)深入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重点加强房前屋后、进村道路、村庄四周等薄弱部位的绿化,实现村旁、路旁、河旁、屋旁绿化基本覆盖。以规划发展村为单位,积极开展省级绿美村庄建设。(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农村工作科、各行政村)

  (15)深入推进农村管网建设。加大农村偏远地区管网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实施水表出户工程,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逐步进行农村地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燃气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具备条件的新改建农村住房天然气接管工作。(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江南水务、天力燃气、各行政村)

  四、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要素保障,抓好统筹推进,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镇人居办负责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各村(社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扎实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建立“星级村庄”评选制度。建立“星级村庄”评选制度,对243个自然村根据年终总评分评选出农村人居环境星级村庄,(评分75-80(不含)为一星级,评分80-85(不含)为二星级,评分85以上为三星级,镇级示范点为四星级,市级示范点为五星级)。今后每年对星级村庄进行复审,考核不达标的星级村庄将被摘牌。

  3.开展奖惩通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红黑榜”制度,营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对每次综合测评排名靠前和落后的自然村分别列入“红榜”和“黑榜”,予以公开通报。列入“红榜”的自然村,对所在行政村予以激励;对连续2次所辖自然村列入“黑榜”的行政村,对行政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镇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列入村(社区)年度高质量考核内容,与村干部报酬直接挂钩。

  4.探索“积分制管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各村(社区)对村民按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形成“一户一档”,根据积分对村民进行激励。

  5.加大资金保障。各村(社区)要调整优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构,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属地承担的管护费用要纳入村级预算。镇级按长效管护整治范围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设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专项经费,各行政村同步配置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6.强化跟踪督查。聘请第三方机构根据本实施意见明确的评价标准,定期组织暗访测评,实现对所有自然村全覆盖,将暗访测评情况以一村一档的形式反馈各行政村落实整改,跟踪销号。

  7.加强舆论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经验总结和示范引领,有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培养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习惯;宣传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动,持续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提升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宣传册、微信群、QQ群等多种载体,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全民参与到整治工作中,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篇四: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美丽乡村管护制度

  美丽乡村管护制度

  美丽乡村管护制度1关于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的实施意见

  为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推进农村环境管护制度化、常态化,结合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对河道、道路等重点地域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整治与管护并重,巩固农村环境整治“五项行动”成果,突出“沟塘河道保洁、生活垃圾处理、道路维护保洁”三项重点,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配优管护队伍,落实镇村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推进农村环境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努力打造美丽乡村。

  二、主要目标

  (一)沟塘河道保洁:河面、沟塘水面洁净,无垃圾、无漂浮物、无影响水生态的植物、无阻水障碍物;河岸整洁,无违章搭建和乱占河道、损坏堤岸现象;河床清理及时,无长期淤塞现象;桥下无垃圾和堆积物;加强渔业资源管护,河面、沟塘无违法捕捞、未经县规划和批准私自养殖等现象,在重点水域进行人工放流,增加渔业资源。

  (二)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村庄及居住点、农户住宅周围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垃圾池(箱)内垃圾及时收集转运至指定地点,集中收集处理率不低于80%。具体转运方式及地点按《建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洁工作的意见》(建政发[20xx]81号)文件精神执行。垃圾收集、转运、存放等设施配置合理齐全,设备保养及时、运转正常。

  (三)道路维护保洁:路面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和抛洒物;无影响安全和通行的破损、障碍物等;两侧无暴露垃圾、乱堆乱放、违章

  建筑;无占道、损坏道路绿化等现象。

  三、推进措施

  (一)狠抓重点环节,夯实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基础

  以财政奖补为引导,以镇村为实施主体,动员农户积极参与,落实专人日常管护,构建县镇村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网络,真到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区)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整镇或整村面向社会公开竞价,购买服务。

  1.明确村级资金、人员配备标准。每个村的维护资金总额原则上不低于省定8万元/年的标准,其中必须留有2万元以上的维修资金,用于破损设施设备的维修、管护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劳保用品购置等支出,其余资金用于管护人员报酬。原则上每村管护人员总数7人左右,报酬标准每月不低于600元,各村(居)的管护资金总额、管护人员数量、报酬标准由所属镇(街道、区)根据村居区域面积、人口规模、管护工作量等实际情况确定。

  2.公开招聘管护人员。管护人员按照“村聘村用、镇村共管”的模式,在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60周岁以下村民中选聘,对表现突出、确需续聘的管护人员,其年龄限制可放宽至65周岁。招聘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发布招聘公告、个人报名应聘、村党组织初步提名、党员差额票决、镇级管理机构初审、岗前公示审核、签定合同上岗的流程,择优选用,杜绝凭关系照顾用人的现象。实行聘用人员候补制度,根据党员差额票决排名,按30%的比例预留候补人员,当在岗人员被解聘时依次替补聘用。

  3.明确管护人员职责。划定管护区域,按照“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的`原则,对每个管护人员按片或按线划定责任区域,统一签订服务合同,一年一定。设立公示牌,公布管护范围、管护人和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投诉电话,将县镇监督机构电话在媒体上进行公开,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推行规范化管理,以镇(街道、区)为单位,对管护人员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统一着装标识,统一缴纳意外伤害险。在管护人员常年管护保洁的基础上,每年夏秋农忙结束后,各镇(街道、区)要以秸秆收集处理、河道沟塘清理为

  重点,组织村居进行一次集中整治行动。

  4.落实农户保洁责任。要高度重视“户清扫”这项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最基础的工作,县文明办、县电视台、建湖日报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和问题曝光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乱扔垃圾、杂物和电力捕鱼等不文明行为和举止的曝光。村居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户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通过开展评比活动、制定奖惩措施等多种形式,正面激励引导,反面曝光促动,让农村居民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做好家前屋后清扫保洁,自觉将生活垃圾送至垃圾池(箱),从根本上减轻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的压力。

  5.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管护资金由省、县、镇(街道、区)三级构成,其中省1320万元、县440万元、镇(街道、区)444万元(每个农业村2万元),县按每村每年9万元的标准分镇测算管护经费总额,结余部分作为考核奖励资金。村级管护资金由镇(街道、区)集中管理,实行镇(街道、区)财政报帐制,按行政村专款专用核算,总额包干。根据每个月各镇(街道、区)考核结果,形成季度经费安排表,报县分管领导审批后,县财政将资金拨付至镇(街道、区)资金专户。各镇(街道、区)不得截留、平调和挪用,不得虚报冒领。管护人员工资按照基本工资和考核工资各50%的比例,由镇村根据工作实绩考核,通过“一折通”打卡发放。维修资金年初编制维修计划,项目完工经镇村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原则上5000元以上的维修项目需报县级验收。各镇(街道、区)纪检、监察、财政、农业和农经等部门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县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组织资金使用情况抽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二)强化督查考核,推进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措施落实

  1.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县、镇(街道、区)、村三级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构。县成立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督查考核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办,由高才龙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农工办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在县委农工办设立专门科室,从住建、规划城管、水利等部门各抽调1名人员,常年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对各镇(街道、区)、村居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督查考核工作。县财政安排年

  度工作经费,保证督查工作正常运行。各镇(街道、区)在农经站成立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督查办公室,设立管护资金专户,从村建、城管、环卫等相关单位抽调2人脱产办公,明确一名农经站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一名镇(街道、区)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工作上接受县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督查考核办公室的业务指导。村居由党组织书记或村主任牵头负责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并明确1名村干部兼任环卫专干。

  2.加大督查力度。县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督查考核办公室实行“每周随机抽查、每月通报排名、每季考核兑现”,全县222个村居每季度实现一次全覆盖督查。周督查随机抽取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重点检查集镇、村部周边、县乡村主干道沿线环境管护情况,原则上规模较大的镇(街道、区)每次检查时间1-2天,规模一般的每次检查时间不少于1天。与此同时,坚持分块督查,县相关部门按管理职能,每季度组织一次分块包干督查、评定打分,报督查考核办公室。县水利局主要负责河道保洁工作督查考核;县住建局主要负责村庄环境督查考核;县交通局主要负责农村道路维护保洁督查考核;县规划城管局主要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督查考核;县卫生局负责爱国卫生工作的督查考核;县环保局主要负责扬尘整治工作督查考核;县民政局主要负责散坟整治工作督查考核;县水产局主要负责电力捕鱼的打击和河沟养殖情况督查考核。每季度末,按条线督查分值40%、随机抽查分值60%的比例(其中河道管护45%、垃圾处理40%、道路维护15%),综合计分排名。

  3.实行百分制考评。制定百分考核细则,年度督查考核围绕组织机构、管护队伍、管护制度、管护效果、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通过

  美丽乡村管护制度2五个到位保障乡村四化

  近年来,我县分两批建设美好乡村28个。各级高度重视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管护三大管护机制建设,摆上位置,增加投入,组建队伍,完善工作机制,使各项管护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专业化,基本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美好乡村“四化”目标。

  一,工作情况

  1,部署到位

  把美好乡村管护工作纳入文明创建、三线三边整治、三城同创范畴,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开展,同时督查,同时考评、同时奖惩。

  2,投入到位

  实行乡、村、农户各筹一点的办法筹集管护资金。各村的管护投入每年都在3万元左右。罗新庄村集体每年投入3.6万元。

  3,机制到位

  一是抓队伍。采取合同制聘用管护人员,各村都组建了4至7人的管护队伍。二是建章立制。建立管护人员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了保洁、绿化、路灯污水处理站、道路管护制度。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乡村都成立了管护工作领导督查组织,经常检查评比。

  4,改革到位

  一是绿化企业化投入和管理。有6个村的绿化由企业投资建设苗木基地和村庄绿化。二是林权确权到户。按照“树随地走,谁栽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把林权落实到户,谁所有,谁管护。三是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保环境卫生,保绿化养护,保村容村貌整洁。

  5,表彰到位

  开展美丽家庭、星级文明户、保洁能手评比活动,张榜表彰并于一定物质奖励。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费不足。目前各村的管护经费大都由乡镇承担,村有集体收入的不多,农户筹集困难。

  2,设施不足,垃圾处理困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

  3,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小,没有能力发挥作用。

  4,人才不足。缺乏绿化、路灯、污水处理设施管护的专业人才。

  三,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市县乡政绩考核。加大投入路力

  度。省市县建立美好乡村管护专项资金,分级负担,专款专用。采取以工代补方式建立乡村主导的美好乡村管护机制或社会化管护机制。

  2,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是有效管护的支撑。加强乡镇美好办机构和队伍建设。固定机构,固定人员。

篇五: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村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基本原则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加强领导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三、具体措施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

  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

  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

  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

  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

  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县级财政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统筹拨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奖补资金,具体补助标准为: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经费5000元,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经费3000元,六坝村(包括集镇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管理维护费)每年补助经费15万元。积极引导村组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按照市县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物业式管理模式,各村按照户籍人口向每位居民收取每月1—2元的卫生保洁费。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各类环卫设备130多件套,配备专兼职环卫队伍16支125人,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填埋点30处。基本实现“设施完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治理有人”的目标,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实行环境卫生“巷长”负责制。各村组织召开各组群众会,按照每条巷道农户分布情况和居住户数,民主推选出12名“巷长”,由“巷长”负责监督每天巷道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交通主干道“路长”负责制,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交通

  主干道的“路长”,整合道路养护工、保洁员和交管员力量,负责交通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镇村干部划片包段责任制,明确监管区域和具体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环境卫生全日制清扫、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境卫生格化管理。三是推行农户保洁自治模式。各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地域分布和常住人口情况确定专职保洁员数量,原则上按常住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具体负责本片区的垃圾清理和转运,并督促农户将建筑垃圾运送到定点堆放处,以及配合镇上垃圾车将各村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处理。集镇配备1020名保洁员,由六坝村负责集镇范围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保洁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不断提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实效。四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建立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动员种植大户及群众捡拾废旧地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企业出具的回收票据,乡镇府每方补助1000元,不断提高种植大户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同时各村与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时,把废旧薄膜治理写入合同,明确要求种植户按每亩30元的标准缴纳废旧农膜清理保证金,形成“谁耕种、谁捡拾、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农膜无人清理的问题。五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镇上建立督查考核问责

  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深入村组农户和每条巷道、深沟路渠等重点区域,对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注重清理乱推乱放、深沟路渠卫生死角、“环卫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年终对综合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工作推进不力、连续三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干部,采取组织约谈、通报批评和组织调整等措施从严问责,并将各村每季度环境卫生得分情况作为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责任倒逼压力,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各村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每月评选出12个干净卫生巷道、45户干净卫生户,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六是建立广泛的干群义务投劳机制。严格落实集镇每周五下午卫生大扫除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统一组织镇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对集镇街道进行清扫,带动集镇沿街商铺商贩和各村组农户开展以清扫道路、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清扫保洁活动,把广大群众作为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力军,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和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聚社会各

  方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

篇六: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行动方案

  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扎实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实现乡村环境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长效管理,经研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建设“幸福家园,秀美乡村”为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推动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二、总体目标

  围绕“抓设施配套,抓队伍配备,抓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常态化管理。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向深入,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为农民群众建设并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家园。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

  配备相应设备工具在去年集中整治和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各村要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箱池等收集设施,并派专人日常维护。全乡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垃圾集中点周边无垃圾散落、无外溢。各村要购置配备满足使用的垃圾清扫工具。

  (二)建立一支专业保洁队伍

  **保洁公司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村级保洁人员,配齐农村保洁队伍,负责清理村内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及周边和各农户生活垃圾,做好村域内卫生保洁工作。村保洁人员一般选择本村的党员群众担任,由**保洁公司采取公开选拔、招聘的方式产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五保户、农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等低收入群体,条件允许的村可由村老年协会、妇女组织来负责此项工作,村干部不得担任专职保洁员。对确定的保洁员要登记造册,统一标志,有条件的村可以配发相应的劳保用品,必须明确主管环卫队伍的领导。

  (三)建立落实一套管理制度

  1.保洁队伍日常管理。**保洁公司是保洁员队伍管理的主体,负责对保洁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管理。明确保洁员的职责、任务、标准。要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培训教育,提高运营管理维护人员素质,提升长效管理效果。

  2.建立长效保洁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专门考评小组,由乡、**保洁公司、村干部、部分村民代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每季度一小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评比结果与其工作报酬挂钩。

  3.保洁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专职保洁员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一年签订一次。实行绩效动态管理办法,奖勤罚懒、奖优汰劣。在季度和年度考核中,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完成任务的及时调整,重新招聘。

  四、工作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达到“三清一改”目标。村内及周边无垃圾散落和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农村环境干净、清洁。

  (一)清理农村垃圾。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乡环卫所,**保洁公司、各管区、行政村负责)

  (二)清理村内塘沟。一是推动农户节约用水,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二是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三是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乡规划建设局,各管区、行政村负责)

  (三)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是清理农业投入品包装袋、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二是指导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防渗防溢流贮存、粪污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能力。三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行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四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各管区、行政村负责)

  (四)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健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文明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乡团委,乡妇联,各管区、行政村负责)

  在实施“三清一改”行动中,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置清理收集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禁止随意焚烧、堆放,禁止随意填埋河沟池塘,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

  五、职责分工

  1.各行政村:各村要把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作为推进“改

  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活动的突破口来抓亲自部署,明确人员抓好工作落实。把资金筹措、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村两委协助**保洁公司把保洁队伍的聘用、保洁队伍职责履行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和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考核办法制定,做好日常环境卫生工作指导、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负责推进“清洁庭院、美丽庭院、示范庭院”创建工作。

  3.乡村监管体系队伍:不定期进行月考核,季评比,实行记分制,做为经费发放的依据。

  4.组织办公室:全面推行党员岗位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组织相关活动,引领党员干部参与长效管理。

  5.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协助负责做好农田、河道、沟塘、渠道等环境卫生工作,抓好畜禽养殖场周边环境卫生及农业废弃物清理工作。

  6.综合行政执法队:配合各村做好违建清除与问题整改。

  7.宣传办公室:负责开展媒体宣传、典型宣传、舆论引导、地理标志建设等相关工作,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并及时上报、宣传好的经验做法,指导各村在广场、公示栏对正反面典型户进行通报。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把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作为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活动的突破口来抓亲自部署,明确人员抓好工作落实。把资金筹措、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把保洁队伍的聘用、保洁队伍职责履行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二)发挥党组织作用。各村党支部要按照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动员和发动群众工

  作,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三)强化督导考核奖惩。成立**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制定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通过督查、暗访等办法,对各村进行检查,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对推进工作进度快,成效好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进度慢的通报批评。

篇七: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__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机制化、常态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工作要求,因地因村制宜,做好村庄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科学确定村庄环境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模式、管护经费、考核奖惩,加快建立符合乡村实际、群众支持参与、长期有效运行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管护目标

  全乡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村庄环境实现“六化”目标:

  1、卫生洁化。村庄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做到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垃圾桶(箱)配足配齐,外观清洁干净;村内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垃圾、无积水,村外田间地头无农业废弃物;

  村内卫生公厕干净整洁、运转正常。

  2、沟塘净化。村庄排水沟渠完善,排水顺畅,无堆积的垃圾淤泥;水塘、库边无垃圾,沟渠畅通,无流溢污水,水面无漂浮垃圾、有害水生物,水体清澈,无异味。

  3、环境美化。村庄无污水乱排、管线乱牵、广告乱贴、农具乱放等不良现象;村庄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杂草,应绿尽绿。

  4、道路畅通化。村内主次干道、入户便道的路基完好、路面干净,无积水、无破损,路面及两旁无散落垃圾和禽畜粪便,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道路两旁排水顺畅,无杂草,无堆积或搭建物。

  5、设施完好化。村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路灯、公厕、休闲广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以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好,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6、整建有序化。村庄搭靠“三房”(废弃的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残墙断壁以及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全部拆除。农户前庭后院杂物摆放整齐,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依照村庄规划和新户型图纸建新房。

  三、主要任务1、定管护范围。分类明确管护范围。一类村,即高标准打造的示范村、旅游村,重点抓好“10+N”项管护工作,即在抓好卫生保洁、供水设施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杂草清除、沟塘清淤、公厕维护、绿化养护、路灯维护、道路养护、体育休闲设施维护等10项管护工作基础上,精心管护好其它的生活和旅游设施。二类村,即农户和公共设施较多的人口聚集村、中心村,重点抓好一类村已明确的10项管护工作。三类村,即地处偏远、农户不多的一般自然村,重点抓好卫生保洁、清除杂草道路维护、供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等5项管护工作。

  2、定管护标准。乡规划所、交通管理站、文化站、水务站、环保站、环卫所、供电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分公司等相关所站,要结合工作职责,分别明确乡域村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道路维护、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维护、旅游设施维护、供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宽带网络有线电视设施维护、污水设施维护等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推动实现村庄环境管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定管护责任。

  (1)农户是参与主体,负责“门前三包”,做好房前屋后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淤等工作。

  (2)村组是实施主体,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

  (3)乡镇是组织主体,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管护等工作。乡环卫所要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管理;

  乡环保站要对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加强管护工作;乡规划所要对农村建房加强管控;乡卫生和计生办要加强村庄公厕监管;乡文化站要对村级公共文体(含有线电视网)设施强化管护;乡交通管理站要对乡内村庄道路加强日常管护;乡供电所、文化站、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分公司等相关所站,要组建专业化管护队伍,分别承担乡域村庄的供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等专业设施的管护工作。

  4、定管护模式。积极构建“政府+”为主的村庄环境管护模式,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乡村主体+公司部门负责+农民参与”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所站各司其职、乡村齐管共护、群众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5、定管护经费。采取“上级奖一点、县乡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环境管护筹资机制,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管护经费不低于5万元。管护经费仍有缺口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农户定期缴纳卫生保洁费,动员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捐款等办法筹集。

  6、定考核奖惩。由乡政府牵头,村民理事会和村委会负责考核,制定专门的监管实施办法,采取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投诉电话、开设微信群等形式,及时曝光和受理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等情况。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每季度考核一次村庄环境管护效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对于前三名的村进行奖励3000元、20_元、1000元;对于排名后三名的村扣除乡级配套管护资金1000元、20_元、3000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领导小组,各村成立村庄环境管护站,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切实抓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建立完善村民理事会,强化“门前三包”和村庄环境设施管护效果的监督。

  2、注重宣传发动。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各类新媒平台,积极宣传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目的意义和各地的成功做法、典型经验,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小手拉大手”活动,增强群众参与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自觉性、主动性。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要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环卫意识、管护意识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各村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均衡发展。

  3、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加大财政专项投入,把村庄环境管护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足额保障每年每个行政村的1万元保底性管护资金投入。大力推行“一约两会”(建立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做法,引导农民群众缴纳卫生保洁费,吸引各类新乡贤捐资捐物支持参与家乡设施管护。深化以“三变”为主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管护资金实行专户(账)管理,确保足额到位,专项使用。

  4、加强督查考核。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及完成情况列为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督查,建立年终考核结果与年度管护经费拨付相挂钩制度,推动村庄环境管护常态化、长效化,助力乡村振兴。

篇八: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建?长效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培育增收致富长效产业。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培育发展致富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真正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壮?发展特?产业基地,全县形成?薯、蔬菜、核桃、酒葡萄、畜牧养殖五?特?主导产业,鲜?型?薯种植?积4万亩,优质酒葡萄种植?积1.4万亩,核桃栽植?积11万亩,蔬菜播种?积15万亩,建成现代农业?范园28个。?是构建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整合省城乡垃圾?体化、农村公共服务运?维护机制建设试点等项?资?,投资9700余万元建成了城乡垃圾?体化集中处理?程,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分县城周边、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沿主要河道及国省?道两侧重点村、其他边远村三步,将环卫市场化运?模式向乡镇、村延伸,建?了由保洁公司“统?收集、统?清运、集中处理”的城乡垃圾?体化新模式,使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发挥最?效?,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境治理的垃圾处理难、运营管理难、标准规范难等?系列问题。三是健全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护。积极探索和实?农村公共设施新型管理制度,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对于属于财政奖补类的农村公益事业,明确村委会作为项?管护主体和责任?,对于农户房前屋后的树?、绿地,交由农户?主管护;采取财政补贴?点、村级?筹?点、联系单位帮扶?点的办法保障管护经费,累计投?资?1350万元,全县开展农村公共服务项?的村已经达到270个;组织各村建?《村规民约》,增加了规范村民?为、履?村级义务等内容,引导村民“?觉管理”美丽乡村。

篇九: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方案具体措施

  为深入贯彻《关于完善建立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指导意见》(黔农人居通〔2022〕3号)文件精神,巩固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确保已建成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我州农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按照存有制度、存有标准、存有队伍、存有经费、存有督查的“五存有”工作建议,优先在入围全省乡村复兴“十百千”示范点工程的镇村积极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创建合乎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率运转的村庄人居环境新机制管护机制,并全面推广实行。同时实现村庄垃圾获得有效率环境治理,村垃圾收运制度完善,清扫人员加派调集,农村广场、道路、房前屋后等区域并无堆积或零散垃圾;生活污水获得管控,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存有专人管理运转正常,并无淤积阻塞扩散,排放量污水合格;乡村道路通达有序,路基较完整、路面平坦、标志齐全、并无路障;公共设施运转较好,功能获得充分发挥,能满足用户群众日常市场需求;村容村貌清新干净,公共区域并无垃圾、积水、杂草,并无乱堆随地、乱摆乱张贴、卫生死角,农户庭院内外整洁卫生。

  二、工作措施

  (一)明确管护内容。农户和公共设施较多的30户以上村庄,重点狠抓村庄卫生清扫、沟塘清淤、绿化保洁、道路保洁,以及路灯、卫生厕所、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9项管护工作。地处偏远、农户不多的通常自然村庄,重点狠抓卫生清扫、道路保护、供水设施保护等3项管护工作。

  (二)对标管护标准。根据《黔南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2年)》文件精神,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

  1.卫生清扫。垃圾搜集点、垃圾桶必须展开定时清扫,环卫车辆必须维持整洁干净、半封闭运输。每个自然村组原则上至少精心安排1名保洁员。村庄道路边、河渠旁、房前屋后并无乱堆随地乱扔垃圾物。农房维持室内卫生整洁、整齐,户用厕所努力做到空气并无异味、室内并无苍蝇、粪便并无外露。

  2.沟塘清淤。塘堰河渠等水体清洁,及时打捞、清除、清运,确保无漂浮物、无堆积垃圾,水质良好、干净、无异味。

  3.绿化保洁。村庄绿化布局基本合理、补种及时,绿化空地外露土地不显著。搞好村庄道路两侧、公共场地、村口、河渠塘坝周边等绿化保洁工作,保证绿化植物生长较好。村庄行道树、绿化带四周无乱拉乱晒、乱堆随地现象,房前屋后等具有绿化条件的地方应当蓝天下蓝。绿化同时实现小绿量、本土化,彰显花园、果园、菜园“三园式”绿化理念,围堰整齐美观,并无残缺不全损坏。绿地维持干净整洁,并无杂草、并无垃圾、并无污物,落叶、草屑等能及时去除。

  4.道路养护。村庄道路路况良好、路面整洁,有具体养护和保洁制度,并落实具体养护和保洁人员。

  5.路灯。路灯必须搞好日常检修工作,太阳能路灯必须及时更改蓄电池,保证设备较完整、采用正常。

  6.卫生厕所。公厕全年开放使用,保持干净卫生,基本无蝇、无臭,地面无污物、烟蒂,蹲位、便槽无垢,水冲设施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厕内照明灯具完好,墙面、天花板、门窗和隔离板无积灰、污迹、蛛网,无乱涂乱画。外环境整洁,四周无垃圾、污水等污物。

  7.供水设施。水质合格,供水保证率逐步提高,消防系统管道、阀门等设施,保证供水正常。

  8.污水处理设施。做好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管网及其他配套机电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定期清除杂草、杂物,按期及时更换填料,确保收集管网无堵塞、渗漏、开裂,盖板无丢失、破损,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做好破损管网的维修及疏通清淤,做好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台账记录。农户新建房屋或农户新增排污要及时纳入管网。

  9.文化体育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室外活动场地的服务设施设施必须搞好日常巡查、检修、开闭工作,及时复原破损、损坏等设施。

  (三)压实管护责任。要理清农户、村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相关部门是指导主体,要组建专业队伍,定期深入乡村开展业务指导,确保各项管护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乡镇是组织主体,要统筹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村级做好建成使用人居环境整治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同时抓好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村庄环境管护。村组是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的组织监督作用,抓好村内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并带领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各类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农户是参与主体,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和庭院内外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淤等工作。

  (四)技术创新管护方式。充份尊重群众意愿,著重合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引导实行相同的新机制管护方式,依法依照规有效率大力推进环境治理。

  1.引导群众管护。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的带头、监督作用,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

  2.引导承揽管护。由村委会非政府聘用存有经验、存有技能的当地村民或产业项目业主,装箱签定管护合约,明晰权利义务,按照分散承揽方式全面落实管护责任。

  3.支持社会管护。由乡镇或村委会集中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管护单位或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4.推行制度管护。融合“三治融合”大力推进修改村规民约,创建村民家庭卫生清扫、检查、评选制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秉持用签订合同规范犯罪行为,用制度确保运转。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非政府领导。县乡村必须提升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做为关键性民生工程,挂上关键边线。各级农村人居环境T5800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狠抓日常非政府、协同、督查和考核等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融合职能工作,搞好日常指导、服务工作。各乡镇、村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内容狠抓工作全面落实。村级必须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真正努力做到常抓不懈,常态管理。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建立运行管护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与低保挂钩、农户缴纳保洁费、项目运行等投入经费保障模式。县级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涉农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按照政府关于采购政策要求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厕所改造等设施用具采购,有效降低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和农民负担。

  (三)强化考核评选。各县(市)必须融合本地实际制订监管考核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定期或不定期积极开展督查和村庄洁净评选,非政府有关部门明察暗访,严格执行和引导村组狠抓村容环境日常保护。实行聘用义务监督员、成立举报电话、开办微信群等形式,及时曝光和立案村庄环境管护不妥当、犯罪行为不文明现象。并创建健全以考核结果评选结果为导向的经费积极支持机制。

  (四)广泛宣传发动。将村庄环境管护与乡风文明各类活动有机结合,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政策,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和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努力营造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持村庄卫生、维护公共设施。广泛开展卫生文明户、美丽庭院、卫生家庭、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激发村民爱护家园、珍惜环境的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积极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曝光发现的突出问题,营造农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村庄环境管护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机制管护指示精神,稳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提高村庄时程管护水平,现融合我乡实际,制订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机制管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人与自然乡风美”和“踢不好乡村复兴战略第一仗”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以稳固村庄建设成果、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转、村庄洁净行动为中心,秉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群众参予”原则,积极探索创建村庄环境新机制管护机制,二要化解不好农村设施设备“扩建轻管”、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化解村庄整治“一年崭新模样、两年旧有模样、三年未成样”的所苦,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慢起效、见到新机制,持续保护不好“新村新貌”。

  二、主要任务

  秉持“建管”同步大力推进,按照村庄规划项目狠抓村庄基础设施健全,按照因村施教、分类大力推进原则,对照“五存有”和“五定定点”建议,积极探索村庄环境新机制管护机制,着眼“有人看管、缺钱保护、存有制度管护”,健全管护方式,明晰管护队伍、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职责、管护任务等内容,保证村庄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作用。秉持边试边行、整乡大力推进原则,哨前村做为试点村,先行颁布,2022年底前全面步入常态化运转。

  长效管护“五有”要求是:

  ——存有制度。制订村庄环境新机制管护制度和办法,搭载专门巡查人员,强化对管护质量的日常检查。设置新机制管护责任牌,明晰管护标准、管护责任人和监督电话。

  ——有标准。以“干净、整洁、有序”为基本要求,出台环境卫生整治、乱搭乱建整治、绿化养护和设施维护等管护标准,确保全域村庄环境“拆得彻底、清得干净、改得美观、管得规范”。

  ——存有队伍。以旧有保洁员队伍为基础,成立一支由乡新村筹办会同管理的乡村一体农村环境新机制管护专业队伍,推行社会化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特长推行全职并不断调集必要管护设备。

  ——有经费。建立以乡、村两级财政资金补助为主,社会力量捐助、受益人适度负担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专项资金用于村庄长效管护,确保全域村庄环境公共设施正常运转、维修更新及人员工资等正常经费支出。

  ——存有督查。健全新机制管护考核办法,严苛督查考核和问责,使用分散检查和日常督查形式,差异化派发管护经费,督查考核结果与行政村年终考核挂勾。

  “五定包干”是指:“五定”,定管护范围,区分一般自然村、示范村、旅游村,分类明确村庄管护范围;定管护标准,对村庄公共设施和场所,分别明确管护具体要求和标准;定管护责任,根据管护项目的专业性、操作难易,分别明确农户、保洁员、村级、乡级管护责任;定管护模式,由乡新村办具体实施全乡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项目;定管护经费,采取

  乡村两级补助,群众自筹的办法筹集经费。包干即乡督查引导、村具体实施、农户房前屋后三包。

  三、管护标准

  切实抓好村庄卫生保洁、沟塘清淤、杂草清除、绿化养护,以及村内道路养护、公厕管理、路灯等公共设施维护、体育休闲设施维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等工作,实现管护无死角。

  (一)环境卫生努力做到一个完善。完善“户分类、村搜集、乡中转、县处置”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同时实现乡村卫生清扫常态化,努力做到农户房前屋后、村庄主次交通干道两侧等公共地块并无曝露垃圾,池塘沟渠并无飘浮垃圾,田头地块并无堆放垃圾,残墙断壁并无陈年垃圾,垃圾及时打扫清运。

  (二)河塘水体做到达标排放。(1)河塘每年清淤一次,无污水直排,无有害水生植物,无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清澈无异味,水质达到三类水以上标准。(2)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实现运行正常,管理规范,排放达标。同时,河堤完好平整,无暴露垃圾,无违章搭建,无乱堆乱放,无侵占河道;桥面干净整洁,无损坏,无堆积物。

  (三)道路管护努力做到通畅无阻。(1)路面整洁、路基较完整、路面并无坑槽损坏、并无淤泥,排洪畅通。(2)桥下地面、地下通道及涵洞内并无堆积物,路基路肩边坡并无非法种植物,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道路用地范围内并无堆积物、并无棚房和违章构建,无非公路标志和非法广告,并无未经审核的杆线。(3)道路并无打谷晒场、烧毁秸秆、损坏道路安全设施和绿化等损坏路产、侵害路权现象。

  (四)公共设施做到使用正常。加强对路灯、公共厕所、休闲广场、停车场、污水处理、健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完好和正常使用。(1)路灯要做好日常检修工作(2)公厕要全年开放使用,保持干净卫生(3)污水处理设施,要定期做好水质监测,做好日常维护与管理。

  (五)乡容村貌努力做到井然有序。(1)街道商铺经营规范,商品放置整齐。(2)房前屋后整齐整洁,四周并无违章建筑、并无残垣断壁、无乱张贴乱画、并无污水横流。(3)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规范整齐,有条件的村庄弱电下地,今年将对哨前村积极开展管线“蜘蛛网”整治试点。(4)依法拆毁影响村容村貌的残破空心房、弃置住宅、残墙断壁,闲置猪牛栏、遮阳棚及杂物等,保证同时实现拆违拆临全全面覆盖。(5)强化文明新风鼓励,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努力做到垃圾不乱丢、杂物不随地、粪坑不室外、污水不乱放、畜禽不放养、院室不脏乱、秸秆不乱火烧,不懈努力达至整洁、干净、有序的建议。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非政府妥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就是实行乡村复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积极开展全乡村庄环境新机制管护就是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性工程。由政府

  乡长任统一指挥短,其他班子成员任副指挥短,各村(社区)支部、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内设专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分管领导出任。

  2.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各村、乡直各单位要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和职责分工,切实履行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及管护职责。乡政府负责对道路、污水处理系统、路灯、公厕等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各村负责好村组保洁员、农户门前三包(包整洁、包卫生、包绿化)责任区,宣传、引导村民自行管理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农户负责门前三包,自行改造村庄内外房屋立面、残墙断壁拆除等工作。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3.创建队伍,提升水平。全面落实一支由乡新村筹办具体内容管理的专业管护队伍,各村可以根据自各实际,以旧有清扫人员为基础,不断扩展管护队伍,由乡新村筹办非政府管护人员展开培训上岗,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和水平。

  4.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创新方法,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等新型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让“村容整洁,人人有责”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营造热爱村庄、建设村庄、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同时,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强舆论与社会的监督。

  5.严苛督查,同步考核。建立健全新机制管护考核督查机制,积极开展不好环境卫生季度评选活动,健全工作调度考核机制,推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督查结合,提升巡查突击检查和日常督查在考核中的比重,严格执行各地稳固村庄建设成果,将督查考核情况与“以奖代迁调”资金等轻易挂勾,保证新机制管理队伍、责任、资金“三落实”,二要稳固全域村庄环境整治成果。

  为巩固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确保已建成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根据省、市、区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建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复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紧紧围绕“过上好日子、居住上不好房子、培养好习惯、构成不好风气”四个不好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构成机制完善、确保妥当、工作全面落实、规范运转、新机制环境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环境质量,大力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同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促进。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助推、法治鼓励、制度全面落实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主导地位,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学、规范、新机制大力推进。

  2.部门协作。切实发挥镇级相关部门职能,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特别是项目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指导、督促,协助各村(社区)推进综合整治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3.群众主体。秉持农民自愿,积极主动鼓励彰显农民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在非政府实行和监督全面落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保护美丽家园。

  4.分级管理。加强镇、村两级组织领导,镇级负责长效管护业务指导,村级对长效管护工作负总责,负责具体管护。

  5.社会参予。有效率融合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积极主动宣传和迎合社会各界以相同方式参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构成互帮互助、力促共赢的良好环境。

  6.科学运作。探索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护的市场化、公司化操作,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运行效率。

  二、管护实行

  (一)管护内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护主要是指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形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农村污水治理、河塘沟渠清淤设备及配套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共厕所、户用厕所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设备;村庄道路公共绿化、路灯、活动阵地等环境配套设施;以不同形式建设的其它人居环境配套项目。

  (二)管护标准

  1.卫生保洁。村庄道路沿线无暴露垃圾、污水、畜禽粪便、沉积泥土等,绿化带、公共活动场地等无杂草、无污物、无垃圾。农房保持室内卫生干净、整齐,户用厕所做到空气无异味、室内无苍蝇、粪便无裸露。村庄道路边、河渠旁、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物,柴草垛、建筑材料等杂物尽量整齐堆放于房屋背面或绿化遮拦处,农户建筑材料有序堆放,无乱搭乱建、私拉乱接等现象,家畜家禽逐步实现集中圈养。村庄道路路况良好、路面整洁,有具体养护和保洁制度,并落实具体养护和保洁人员。塘堰河渠等水体清洁,及时打捞、清除、清运,确保无漂浮物、无堆积垃圾,水质良好、干净、无异味。垃圾箱、垃圾房内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收集点无焚烧垃圾现象。村庄建筑墙面无乱涂乱画乱贴现象,文化墙保持干净、不褪色。

  2.绿化保护。村庄绿化树种多样,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青树种的布局基本合理、补种及时,外露土地不显著,村庄道路两侧、塘堰河渠、公共场地、村口周边等绿化植物保证生长较好。村庄行道树、绿化带四周无乱拉乱晒、乱堆随地现象,围堰整齐美观,并无残缺不全损坏。公共绿地干净整洁,并无杂草、并无垃圾、并无污物,落叶、草屑等能及时去除。村庄树木并无乱砍滥伐现象,房前屋后的菜园、农田并无杂草丛生,努力做到耕作规范。

  3.公共服设施管护

  (1)垃圾搜集点、垃圾桶必须展开定时清扫维持卫生,车辆必须维持整洁干净、半封闭运输,垃圾中转站必须努力做到并无积水、并无苍蝇、并无臭味。村庄内垃圾桶、垃圾屋、垃圾清运车定期冲洗、消毒,维持整洁干净不损坏,垃圾不溢出。

  (2)公厕全年开放使用,保持干净卫生、基本无蝇、无臭,地面无污物、烟蒂,蹲位、便槽无垢,水冲设施完好,化粪池做到定期清理。厕内照明灯具完好,墙面、天花板、门窗和隔离板无积灰、污迹和蜘蛛网,无乱涂乱画现象。厕外环境整洁,四周无垃圾、污水等污物。

  (3)污水处理设施必须定期搞好水质监测,按期及时更改填料、保证池体、检查井和管网无堵塞、渗水、脱落,盖板并无遗失、损坏,动力设施运作正常。必须搞好管网的损坏修理及堵塞清淤。农户新建房屋或农户追加排污口必须及时互连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东站)必须精心安排专人管护,及时搞好出入水检测、运营和污泥处理等管理记录。

  (4)文体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室外活动场地的配套设施要做好日常巡查、检修、排障工作,及时修复锈蚀、破损等设施。路灯要做好日常检修工作,及时更换电线电路和蓄电池,确保设备完好、使用正常。

  (5)其它公共基础设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行业规范建议,确保安全采用、正常运转。

  (三)管护权责

  1.规范权属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服务设施项目投入使用以后,凡由政府财政项目资全部资金投入或社会捐款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都属农村集体资产,逐一备案列入管理。2.明晰管护责任。按照“权属准确、分级管理”和“谁受惠、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镇级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单项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的业务指导工作,各村(社区)做为辖区内环境基础服务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统筹规划负责管理非政府、指导、监督村级搞好设施的运转、保护和管理,并具体内容负责管理污水、垃圾处理系统、路灯等联村公用或跨村资源共享设施的管理。各村投入使用采用的道路、公厕等设施由村集体具体内容负责管理;农房风貌改建及其房前屋后附属设施等的新机制管理原则上由村民负责管理。

  (四)管护方式

  充份尊重群众意愿,著重合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引导实行相同的新机制管护方式,依法依照规有效率大力推进环境治理。

  1.引导群众管护。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的带头、监督作用,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

  2.引导承揽管护。由村委会非政府聘用存有经验、存有技能的当地居民或产业项目业主,装箱签定管护合约,明晰权利义务,按照分散承揽方式全面落实管护责任。

  3.支持社会管护。由镇政府或村委会集中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管护单位或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4.推行制度管护。融合村落宜居标准大力推进修改村规民约,创建村民家庭卫生清扫、检查、评选制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秉持用签订合同规范犯罪行为,用制度确保运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非政府确保。秉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管理、群众参予,完善镇级统筹规划统一指挥促进全面落实、村级鼓励群众参予互动的工作机制,加强镇、村两级非政府领导。镇政府针对环境管护、项目运转、宣传鼓励等环境治理建议设立专项工作组,村委会充份依靠群众实行相同形式成立村级环境管护队伍。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注重充分发挥农业专合社、农民合作社、村民自治权委等非政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管护的非政府能力。通过相同形式,有效率运用各种平台,加强宣传发动力度,以两极典型鼓励持续强化舆论造势,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积极主动营造乡风文明较好的氛围。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建立运行管护经费“三个一点”投入机制(即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承担一点、农户交纳一点),积极探索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与低保挂钩、农户缴纳保洁费、产业项目运行等投入经费保障的“村庄物业管理”模式。鼓励产业带动,市场化运作参与管护。鼓励按照政府关于采购政策要求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厕所改造等设施用具采购,有效降低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和农民负担。

  (三)加强制度确保。以大力推进农村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充份充分利用村规民约,以村为单位创建规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明晰参予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二要努力做到环境治理有人揪、环境保护有人管。健全镇、村两级协同的农村环境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立项、工程转包、施工非政府、竣工验收和转交制度,规范和加强村集体非政府及其群众对环境管护的监督管理。按照谁资金投入谁负责管理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运转效果。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管护 长效 乡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