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捷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

发布时间:2023-08-24 13:2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篇

第一篇: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重点,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它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建设成就位居全市领头羊地位,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虽然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我区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体现在:

1、基层文化建设尚未适应农民多元文化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群众对高尚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知识结构的改变,目前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的多元化需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先被动的适应变为现在主动的选择,逐渐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区基层文化总体上与这种需求相距较远、难以适应,部分地区基层文化工作形式还比较单一、手段落后;
文化活动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群众文化生活匮乏;
文化活动层次也不高,有组织的知识型、科普型、高雅的文化活动开展普遍较少,群众参与面窄、关心支持率低;
大部分群众的闲暇时间被打牌、搓麻将、看电视占据,文化活动仅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文化真正的教化功能弱化。

2、基层文化建设无法适应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对象。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民收入来源从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向二、三产业,而城镇化的发展,又使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流动,向城镇积聚,这些新情况,促使农村人口出现了多层次的特性。面对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对象,目前基层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非常欠缺。尤其在农村,特别需要重视和关怀三方面群体的文化需求:一是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活动场所还不能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会上还存在着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二是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妇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相对而言,农村老年人越来越成为文化生活的边缘群体。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生活比较孤独,既有信仰寄托的需求,也有交流倾诉的需求,而目前相应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场所十分缺乏。三是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民工。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仍处在社会的边缘状态,也处在文化建设的半盲区。

3、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目前,对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文化的发展。首先,领导层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对农村发展双重属性的巨大作用,缺乏做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次,在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追求现代文化发展,忽视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导致目前部分乡镇、村落一些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4、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不够平衡。

近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的投入,使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比,与农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目前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且发展不平衡。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设施不多;
部分地区宣传窗、阅报栏、活动室等传统基层文化阵地仍不健全;
还有部分乡镇尚未建设文化中心和电影院;
部分地区的文化设施已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有些地区即使建立了名义上的阵地,很多也有名无实,未能充分利用,有的用之不当,甚至被挪作它用。除去一些经济基础较好、领导一贯重视的镇村以外,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导致了阵地设施明显跟不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5、农村文化管理后继人才较为缺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就业人口比例逐年增多,农村基层文化骨干相对较少,乡土文化人才培养缺乏后劲;
部分村民尤其是下一代青少年对位于本镇村的历史人文、名胜典故、风土人情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易造成新文化建设出现断层。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文化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方向,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发展;
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为促进基层文化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创新;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
坚持依法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要以乡镇和中心村为重点,通过统筹、整合、建设,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基本建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遍布城乡的基层文化体系,使我区基层文化建设走在前列,为推进“##领跑”、实现富民强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乡镇、村落历史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涵盖面广,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源,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当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当消除一味强调现代文化建设的认识偏差,发掘好、保护好乡镇及村落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农村,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各地应当在发展现代文化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农民保护、挖掘农村已有的、在自己身边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和精神产品,在保护、挖掘乡镇、村落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使村民得到乡土历史、乡土知识的教育,引导乡土情节、弘扬地域文化,提升特色文化品位。

二要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必须跟上群众的需求和时代的节拍。针对我区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设备落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必须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吸引民间资本共建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同时,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基层树立起“大文化”的观念,使设施建设包容娱乐、休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普及知识功能。在继续搞好普及村级文化室“八个有”的基础上,对标志性宣传设施、简单的体育设施、传统文化设施也要列入建设内容。对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镇,可以提出文化阵地建设硬件设施必须达到“十二个有”的要求,就是必须建有一处经常性休闲活动场所;
有阵地管理机构(有专人管理);
有一块黑板报(6m2以上,每2周出一期);
有三种以上报刊杂志;
有一台电视;
有300册以上藏书(示范点要求1000册以上);
有宣传阅报栏(要求经常更换);
有一处演出舞台(戏台);
有“菩萨事迹上墙”;
有一支文艺队伍;
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上墙;
有“四榜”上墙。

三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层文化队伍至关重要。在当前,除建设利用好理论宣讲员、业余文艺骨干等传统宣传文化队伍外,还应建设组织好三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民间文化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等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在经费、技术、场地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扶持。二是建设一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区级文化馆、文联、下属艺术协会、剧团的创作者、演员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基层多创作贴近群众,生活气息浓郁的节目。三是建设一支文化组织管理人员队伍。从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年纪又比较轻的人员到乡镇文化机构工作。逐步实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工作岗位规范,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制定基层文化协管员的长期培训计划,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网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为基层文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要加强文化示范镇村建设。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农村文化活动具有点面结合的特点,文化活动开展好的一个村或几个村,往往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带动一个乡镇文化活动的活跃。为此,在普及村文化室“八个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活动内涵,因地制宜建好首批20个规模适当、设施良好的村级文化阵地示范点,按照“十二个有”目标完善示范点建设标准,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农村文化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用典型引路,传播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自身对文化的认识,从而变成一种自觉的需求。同时,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引领、推动和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反对封建迷信和倡导婚喜丧事新办简办等农村重点工作。不断培育形成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五要加强基层文化机制建设。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真正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就必须强化制度约束,量化目标考核,将文化建设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中,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健全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把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财政扶持。要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把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形成经济搭台、农民唱戏、投资人从中受益的良性机制,鼓励社会上热心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捐资捐物,完善文化设施,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三是强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格局。四是强化目标考核机制。把文化设施建设和开展各类比赛、展览、文艺汇演以及日常文化活动的情况作为评先创优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先进文化示范镇村和创建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激励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篇: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政法系统肩负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加强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意义重大。

一、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坚持以增强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为根本,加强源头治理,着力解决执法不公、不严、不廉问题,持续推动具有海门政法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树立政法队伍良好形象。

(一)强化教育基础地位,增强政法干警拒腐防变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廉政教育,夯实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一是突出针对性。既注重把中央精神贯穿于党风廉政教育始终,又注重紧密结合政法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二是突出持续性。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使廉政教育持续不断,做到警钟常鸣。同时,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政法干警教育培训计划,寓于政法干警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之中,注重加强“上岗前”、“任职前”的廉政教育,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三是突出实效性。注重分层次分岗位抓教育,不断强化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一线干警的廉政守法意识,突出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及执行各种禁令教育,促进廉政风气的形成。

(二)强化制度保障功能,确保执法、司法权正确行使。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创新有关规章制度,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分解责任、加强责任考评、严格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切实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组织经常性检查督查和考核,狠抓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建立健全执法规范化机制。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执法环节,进一步统一工作标准,严格办案流程。同时,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加强对办案的动态管理和全程监督,努力使每一个执法环节都处在较为严密的制度规范之下。三是构建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围绕办案诸环节的规范标准,以及承办人、审核人的职责要求,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建立起了较为有效的工作运行体系。

第三篇: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县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课程安排,于2021年6月 日到风景区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县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秦始为县,汉代为城阳国。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是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莒文化是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历史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专家考证比甲骨文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另外还有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名胜古迹。全县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处,莒州博物馆藏品2万余件,三大风景区和大面积自然水域景色宜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如《过门笺》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姑戏》、《转秋千会》、《孟姜女传说》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等。

(三)莒县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莒县是人才辈出之地,彪炳于史册的知名人物不胜枚举。如以钻研《易经》成名的一代大师衡胡,三国名将徐胜,作120卷《晋书》(《晋史》)的臧荣绪,著列经史的徐广、徐邈两兄弟,手著《栖凤春第 1 页 共 6 页

秋》的臧严,天文学家孙僧化,南北朝以医成名、官至大鸿胪卿的徐謇,东晋重臣文宣公刘穆之,宋之栋梁忠成公刘秀之,《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字彦和,莒县人,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裔,他37岁写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之后,从政为官,但是宦海茫茫,浮沉难卜,在坎坷的仕途中他看破红尘,晚年出家归隐,回到浮来山定林寺潜心研读校订佛学经典,法号慧地。唐莒国公唐俭,元末明初的画家赵源,抗倭英雄、光禄寺卿孙镗,秉性刚直、不阿权贵的何思谨,上疏弹劾魏忠贤的直臣太仆少卿刘朴,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夏去英、纪映淮,素有“诗迈郊岛,文追司班”之誉的陈嶦。到了近、现代,更是英模辈出,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侦察英雄孟庆友,抗日烈士罗仲选,战斗英雄孙京成,莒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郭有邻,舍己救人的好战士孙家进,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等。
(四)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莒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经济。修订完善了《莒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浮来山风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了八届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开发建设马鬐山景区,环山公路、停车场等已完成。浮来青生态园创建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文心宾馆、华伦国际大酒店、浮来山庄挂牌三星级旅游饭店,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立足资源优势,陆续开发了《文心雕龙》和殿试卷影印本、银杏叶、银杏果、银杏叶茶等银杏系列纪念品;
名人字画、仿古陶器、挂扇、屏风等工艺文化纪念品;
剪纸、刺绣、布娃娃等民间艺术品纪念品,体现了莒地文化特色,丰富了旅游纪念品市场,旅游业年总收入达1.5亿元。
二、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县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多年来,对于莒县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县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县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第 2 页 共 6 页

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2、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县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3、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的需要。
4、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5、相关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的没有充分挖掘。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根据地横山、崮西等。旅游线路的规划布局不够统一,没有明确的线路。
第 3 页 共 6 页

三、加快旅游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县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莒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1、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和文物资源保护合理并重。要修缮保护好浮来山定林寺、陵阳河遗址、莒子墓、刘彰墓等历史遗迹,及时收集整理馆藏文物。要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挖掘整理,积极支持和鼓励剪纸、美术、书法、戏曲、影视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
2、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莒县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县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沂水县、莒南县、五莲县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莒县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3、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莒县是100多万人口的大县,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莒县是山水之乡、茶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县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同时,要统一品牌的准确定位。品牌就是一张名片,品牌的打造要切忌平淡枯燥,失去吸引力,又要防止与其它地域景点雷同,否则就等于没有品牌。还要注意不可夸大其词,捕风捉影,胡乱拔高,以招非议。
4、依托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积极实施精品文化旅游工程,突出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等,通过古莒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宗教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整理,积极引进县内外资本,投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打造莒文化中心等龙头品牌;
充分利用莒县得天第 4 页 共 6 页

独厚的区位、交通、人文气候优势,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民俗、生态湖泊等场景,积极发展青龙湖、玉带湖、峤山湖三大湖区和桑园、夏庄、浮来山、中楼、招贤、峤山、棋山、安庄、果庄等九大乡镇乡村旅游业。
5、创新机制,不断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筹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可设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将其作为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运转;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旅游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通过相应的旅游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
6、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县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县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
7、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县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县工作合力。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县政府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县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要组织力量编写莒县文化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县人民了解我县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莒县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县作为齐鲁三大文化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第 5 页 共 6 页

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莒县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莒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202年七月六日

第 6 页 共 6 页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新时代 关于加强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Top